【聯合報╱蔡孟昆/台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(台北市)】 2009.04.16 04:11 am
教育部研擬醫學系改制,獲多數醫院院長認同,但有志於醫學系的學生和家長多表反
對。針對這些反對聲音,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昨日在論壇上為文批評,並指改制才能
真正「甄選」到具備成熟人格特質的醫學人才。
報載醫界樂見醫學系改制,但本人身為「醫界」的一員,也是在醫學教育現場第一線
的教師,對此抱持保留態度;對於黃院長的高見,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方向。
一個好醫生當然須具備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,但不能一廂情願的期望一個改革的「
學制」可以用來篩選人格特質。我反而憂慮,它有可能成為一個篩選社經背景的工具
。
依照黃院長的看法,延遲進入醫學系、延後執業,可以讓在意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功利
主義者,一開始就被淘汰掉。但我認為,在乎時間和金錢成本,不必然都是功利思考
,不在意的人也未必都具有理想。
試想一個家境不好的學子,要用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學費,熬到將近卅歲才工作賺錢
,對此如何能完全不在意?新學制篩選到不用考慮和負擔家計的「非功利考生」時,
是否也同時嚇退有熱情、有使命感,但較沒有本錢的窮人子弟?如此一來,醫學教育
不就更加「貴族化」?
黃文中提出另一個論點,以教育部要求台灣醫學系提高甄審入學比例為例,認為「甄
選」制度終將可以達到「把缺乏正確價值觀、完全以收入動機報考的人排除在醫學系
門外」。對於「甄選」制度,我認為不該如此全面樂觀。就本人的實務經驗,甄選制
度同樣對社經背景較佳者有利。父母社經地位高,家境好的子弟,資源多、見識廣、
準備充足、臨場反應佳,在甄試時會比較佔上風。過度倚賴甄選制度,只會把更多窮
人子弟排除在外。因此,台大醫學系至今仍反對提高甄選入學比例。
除了憂慮學制改革對窮人不利,身為外科醫師,也憂心改制後的醫學系會比現在更難
吸收外科人才。以目前七年制學制而言,一個醫學生要成為外科醫師,畢業退伍後要
接受五年的住院訓練(神經外科的訓練更久,需要六年),大約到卅二歲左右才算成
熟。而後醫制的醫學生要念書十年後才能進入住院訓練,若還要當研修醫師一年,完
成訓練時至少已經卅六歲。卅六歲固然夠「成熟」,但對於很需要「體力成本」的外
科醫師來說,這樣的高齡是很不利的。
學制改革固然有其良好立意,但嚇退了有熱情學醫但沒有「雄厚成本」的學子,這不
也是醫界的損失嗎?
- Apr 17 Fri 2009 02:29
[新聞] 改學制 醫學教育貴族化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